職場前輩 vs 職涯諮詢師:3 大差異解析,什麼時候該找誰?

職場前輩 vs 職涯諮詢師:3 大差異解析,什麼時候該找誰?
本文最後修訂日期:2025 年 9 月 12 日

文章導覽

在職涯遇到困惑時,許多人會第一時間詢問前輩、學長姐、主管,或身邊值得信任的人。

這是很自然的事,因為他們有實務經驗與人生歷練,給人一種安全又貼近現實的感覺。

但你是否曾經有過這樣的經驗:

  • 聽完前輩的建議,反而更迷惘?
  • 他說得好像很有道理,但就是不適用你?
  • 明明想問更多,但不敢打擾、不好意思多聊?

這是因為職場前輩 ≠ 職涯諮詢師

前輩與職涯諮詢師的不同

1. 經驗 vs 方法

前輩多半是用自己的親身經驗分享:「我當初是怎麼做的」,然而每個人的背景與際遇都不同,很難複製一樣的路徑。

而職涯諮詢師則有一套「系統化的引導方法」,能抽離個案單一視角,幫助對方釐清核心問題、明確需求,並設計出具行動性的方案。

2. 單一視角 vs 多元視角

前輩的視角往往受限於自己的產業、職位、背景與經歷。

而職涯諮詢師則訓練自己從多角度理解個案,綜合外部資訊與個人差異,還有不同諮詢經驗。能針對不同對象,設計更客製化的路徑。

3. 善意建議 vs 專業陪伴

前輩的出發點通常是出於好意,給予「他認為對你有幫助的選擇」。

但職涯諮詢師的角色,是協助你看見更多可能性,並陪你做出最貼近自己價值觀的選擇。

前者是「給建議」,後者是「陪你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」。

用健身做個比喻

  • 問一個練很壯的朋友,你可以獲得啟發。
  • 找一位專業健身教練,他會根據你的身體狀況、目標、時間安排,設計一套最適合你的訓練計畫,並陪你一步步執行與調整。

一個是經驗分享,一個是專業引導。

什麼時候該找職場前輩?

以下幾種情況,適合請教前輩:

  • 想了解某個產業的工作日常與文化
  • 想打聽特定公司的部門運作、氣氛與潛規則
  • 想建立人脈或內推機會

前輩的價值是:「經驗分享」+「在地情報」

什麼時候該找職涯諮詢師?

若你遇到以下問題,建議尋求職涯諮詢師協助:

  • 職涯決策卡關:在幾個 offer / 升學 / 創業選項之間無法抉擇。
  • 轉職或跨領域挑戰:需要盤點經驗、檢視能力、規劃行動路徑。
  • 職場突破瓶頸:爭取升遷、談薪、影響力不足,需要策略與演練。
  • 長期規劃焦慮:對未來方向迷惘,想找到符合價值觀的發展藍圖。

諮詢師的價值是:「方法引導」+「系統規劃」

諮詢師的價值是「可複製的方法」

如果你想聽聽「別人怎麼走過來」-> 找前輩
如果你想知道「我可以怎麼走」-> 找職涯諮詢師

前輩的經驗很寶貴,但職涯諮詢師最大的價值在於:

  • 能適用不同背景的人
  • 有邏輯、可引導、可操作的流程
  • 幫助你在未來不同階段也能自己做選擇

如果你不只是想聽「別人怎麼做」,而是想找到「我該怎麼做」,
那麼,找一位職涯諮詢師,是值得投資的選擇。

延伸閱讀與資源

推薦閱讀:如何成為職涯諮詢師?一站式入門指南:能力、培訓、收入與接案模式全解析

其他資源:

本文作者|Sandy 生涯設計師創辦人

10 年個人生涯諮詢經驗、8 年科技業獵頭資歷,一對一諮詢累積破千人次。曾於獵頭時期協助上萬名候選人優化履歷與面試技巧,擅長挖掘個人強項、破解職涯盲點,幫助專業工作者打造發揮優勢的理想職涯。

Loading

文章導覽

生涯設計師

利用設計思考的系統化工具,幫助人們探索自己與規劃理想的生活與工作,透過諮詢、講座、工作坊等各種服務,引導累積破千人改變。

同時致力於培養更多的生涯設計諮詢師,讓有志從業者能從學徒培養計畫中,獲得真正可以接案諮詢的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