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內容包含薪資談判技巧、影響薪資的關鍵要素還有薪資情報最佳來源。
薪資談判是在求職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環,無論是你初次進入職場,還是已經在某家公司工作一段時間,都需要掌握這門藝術。
薪資談判可以分為兩大類:「求職談薪」和「在職談薪」,兩種不同的狀態需要採用不同的策略和技巧,以確保你在薪資談判中取得理想的結果。
一、 「求職」談薪技巧
1. 求職前:填資料時的期望薪資
填寫對方的資料表時,上面會有一欄「期望薪資」。
建議填面議,原因是你都還沒了解這份工作的實際內容與工作目標,就寫上期望薪資,等於未經評估不切實際的數字,一但寫上,也就被定錨而失去後續談判的彈性。
2. 求職中:第一次被口頭問期望薪資時
過去碰到許多人,是面對用人主管或老闆時,給了數字,聘書發下後才想到要問 HR 福利制度,包含各項補助、津貼、保險、三節等。
尤其從大公司跳小公司,沒將其計算進來實質薪資可能不增反減;或小公司跳大公司,執著於數字卻忽略這些福利制度,以至於談不下來。
所以,請先把福利制度(包含各項津貼、補助、獎金、三節等)考慮進來。
當有任何一個項目沒釐清前,不要給明確的數字,而是提出一個「有彈性的區間」反問對方是否符合公司預期。
談薪時容易忽略的項目:
-薪資結構(所談的月薪是底薪+津貼+全勤等,還是全薪?)
-獎金制度(年終固定或變動、三節、其他獎金計算方式)
-福利制度(休假、各項補貼、餐飲、交通等)
3. 求職後:決定要錄用時的完整數字
許多人會問,高於目前薪資的多少%是合理的?
其實,這真的沒有一個標準,因為要考量產業、職業屬性、企業規模(大跳小、小跳大)、平轉、降轉、升轉都有影響,下方第三部分有詳細說明。
且求職不是只看薪資高低,還有其他考量的因素,所以這就是一場談判,只要不貪心且合理地給出一個自己能解釋的數字,就不會談不下來。
因此,若還不清楚對方相關的福利,可用自我揭露的方式詢問對方;以及你是否已經清楚這份工作的內容與目標,確認自己都有把相關的數字評估進去後,再依據可以提供的價值給出「合理的數字」。
若不知道怎麼樣才算合理?多查資料、多問人,並把以上提到的因素考量進來。
二、 「在職」談薪技巧
首先必須先釐清談判的對象是誰?是主管還是老闆?
若是主管,他是你升遷加薪的橋樑,因此要讓這個橋樑當你的隊友,有底氣的幫你爭取加薪,最好的方式就是你有實際績效與差異比較可以提供。
實際績效每個產業職位都不一樣,請自行做盤點,而差異比較可從兩個角度思考:內部與外部。
兩種實際案例給你參考:
1. 跟內部比較
BD Manager 一開始是降薪加入,幾個月後成績亮眼,相較於其他同事績效是好幾倍,因此對上層直接提出調薪,最後順利加薪40%。
2. 跟外部比較
FMCG 產業小主管,工作一年後,透過獵頭得知目前的薪資在市場偏低,因此在年度調薪時,主動提出自己過去的貢獻實績,同時透露自己在市場上的薪資其實相對偏低,加薪幅度從4%調整到8%。
所以在職加薪,請先自我盤點,再進行內外部比較。
若都沒有找到亮點,也許該思考的是自己的工作是否缺乏挑戰與目標?若是如此,主動爭取任務,創造價值,才是職涯能持續往上發展的關鍵。
同時提醒你留意:
1. 不要裸辭,是為了談薪資時更有底氣與籌碼。
2. 高出對方預算的薪資不是不可能,但還是少數特例。
某工程師,因為技能特殊,儘管開的薪資高於預算不少,但經過內部評估,這個人的加入能節省公司花費在原廠的費用;因此儘管是喜歡合群,討厭例外的日商公司,最後還是給了對方所開的數字。
(延伸閱讀:要怎麼講自己的薪資可參考 面試時該如何問出好問題?)
三、影響薪資的關鍵要素
1. 產業趨勢
不同產業的發展現狀對薪資擁有關鍵性的影響。
某些新興產業可能因為高技術含量或市場需求而帶來高薪職位,而在傳統產業中,薪資水平則可能較為穩定或較低。
此外,一些產業在特定時期可能處於繁榮或蕭條的階段,也會影響該產業內相同職位的薪資水平。
其實薪資的概念就像股價一樣,就算是同產業、類似產品的企業股價也有所不同,獲利能力也有好有壞。
所以,不同舞台的待遇本來就不同,更別提不同產業或職位了。
而了解不同產業的平均薪資水平,對我們制定合理的薪資預期非常重要。
產業與產業之間由於競爭環境、勞動力供需不同,其薪資平均數存在顯著差異是正常的。
舉例來說,資訊科技業的平均薪資明顯高於傳統製造業。
用一個差距大的舉例,以程式設計而言,外商在台的初級工程師的月薪可能達 8-10 萬元,但台商的機械工程相關職缺的起薪可能只有 4-6 萬元。
這是由於資訊科技行業需求旺盛,程式開發人才供不應求。
但傳統產業的勞動力相對充裕,薪資水準相對較低。
再來產業的利潤空間的大小,也會影響薪資。
利潤空間愈大,則產業可分配給勞動力的薪資水平也會更高。
像是軟體業的產品開發成本較傳統製造業低,但售價可高;因此軟體業的利潤率較高,可提供較高的員工薪資。
相反,傳統製造業有廠房設備等成本,利潤空間較有限,對比軟體業薪資待遇一定較低。
2. 組織規模
大型企業通常擁有更多資源和市場份額,因此他們往往能夠支付更高的薪資。
相對而言,中小型企業可能會面臨預算限制,因此薪資水平可能相對較低。
此外,國際性企業與本土企業在薪資待遇上也可能存在差異。
規模對薪資的影響不是高低,而是談法。
儘管規模代表了資源與預算,但也會隨著人數越多而越被稀釋,個人的特質與重要性被沖淡。
每個人有自己適合的環境,因此在評估規模時,不要忽略了個人的目標。
- 大企業
大企業通常有完善的薪資結構和職級制度,薪資通常是根據職級和職位水平來確定的。
職級通常指的是在組織中的階層,從最低層的基層員工到最高層的高級管理人員都有不同的職級;每個職級都代表了一定的權力、責任和薪資水平。
職等是在職級之下更詳細的分類,它通常用來區分同一職級內不同職位之間的差異;例如資深專員、一級專員、二級專員。
這些職級職等,都有對應的薪資範圍,所以除了薪資,別忘了問職級職等。
大企業通常是以年薪的形式進行談判,例如保障年薪 1.2 M。這邊已經透露關鍵了,就是「保障」兩個字。 - 中小企業
相對於大企業,中小企業通常更靈活,更容易談判薪資。
由於人數不到需要設計完整的職級制度,所以抬頭比較可以談,而薪資通常是以月薪的形式進行談判。
許多在大企業卡住的人,會為了升遷先跳小企業,幾年後再跳回大企業,順利當上管理職,這也是一種可行的戰略喔! - 新創
在新創公司,薪資可能並不是最主要的考慮因素。
相反,人們更可能受到創業者的個性和願景的吸引,並且可能會談判獎金或者股票期權作為報酬。
在最能凸顯個人戰功的環境,有時新創吸引人的並非薪資,而是舞台以及對能力的投資;你的報酬,最好能隨著營收的漲幅而增加。
3. 職業屬性
某些職業的薪資可能因為技能要求較高,或市場競爭較激烈而偏高,例如科技業或金融業的高薪職位。
而其他職業則可能因為供過於求或者工作內容較為基本而薪資較低。
4. 資歷延續性
在薪資談判中,個人的工作經驗和技能的延續性對於薪資水平有著重要的影響。
所以,年資可以分為你總共工作多少年的總年資,以及細分不同產業或職務的相關領域年資。
而資歷的延續性,看的是相關領域的年資,而非總年資。
- 升轉:通常大公司跳小公司,比較容易達到「職稱」與「薪資」同時有大幅度的提升。
當一個人在特定領域有了一定的工作經驗和技能後,如果升遷不順暢,可能會考慮跳槽到更有挑戰性或者機會更多的公司。
由於有了一定的工作經驗和技能,轉換至相同領域定能夠獲得更好的職稱與薪資。 - 平轉:有時候人們不是在追求更高的薪資,而是希望找到更適合自己需求的工作環境。
在這種情況下,他們可能會考慮加入一家規模相似、薪資水平相近但工作內容或公司文化更符合自己期望的公司。
平轉不代表沒有變化,而是變化不大,通常是工作內容差不多,職等沒有改變,薪資微幅調整。 - 降轉:有時候人們也會願意接受薪資降低的工作,特別是當他們希望轉換行業或者獲得新的工作經驗時。
在這種情況下,人們會願意接受薪資較低的工作,以換取新的學習和發展機會。
也有另一種,就是不想那麼累,所以選擇相對單純簡單的工作,因而領取少一點的薪資也沒關係。
5. 薪資結構
在談薪資時,最容易忘記確認的就是薪資結構,等到上班後第一次領薪水才發現魔鬼藏在細節裡。
尤其經常性加班的人,就會發現計算加班費與年終的方式有落差。
許多公司會把不固定的項目或福利,一起放入月薪談,可能是伙食津貼、全勤獎金、交通補助等;這部分講清楚就沒有問題,但是計算加班費以及勞健保投保級距,是不包含這些項目的。
根據法律規定,只要是固定的項目(例如職務加給),都屬於固定薪資,就要納入計算基礎。
因此,你至少要認識以下三種,再進行薪資談判。避免可能月薪上漲,但其實年薪沒變或更少的狀況;或因月薪變低,就誤以為年薪沒提升,而錯過福利完善獎金豐厚的的工作。
- 固定:這是指每個月實拿的固定工資,通常不會因為外界因素而有所變動,必須是勞基法規定的最低工資以上的數字。
固定的項目通常還包含職務加給、主管津貼,而會變動的都不算在此。
勞健保投保、加班費、年終都是以固定的月薪做計算。 - 額外:這是指那些不保證的額外獎金或者福利,如年終獎金、績效獎金、全勤獎金等。
這些獎金通常是根據個人或者公司的績效表現而定,因此不是每個人都能夠獲得。
若用年薪談,多數人會把不固定的全部加進來談,但建議談固定的部分就好,不固定的本就無法保證,只能參考。
了解該單位的平均,以及對應的KPI更重要。 - 福利:這是指公司提供的各種福利待遇,如勞工保險、健康保險、年假、津貼、補助、零食等。
這些福利待遇可能會因公司政策或者勞動法規定而有所不同,提醒勞健保如有優於勞基法才算福利。
屬於保健因素的福利最常被人忽略,許多只待過小公司,沒享受過完整福利制度的人,因不曾擁有所以不知道那是種什麼幸福;而待過完整福利制度組織的人,因不曾失去所以沒發現不是每間公司都有這些。
6. 地區性差異
不同地區的經濟水平、物價水平以及生活成本都可能影響該地區內相同職位的薪資水平。
例如,大城市通常薪資水平較高,而較偏遠或經濟不發達地區的薪資則可能較低。
7. 教育程度
儘管學歷有時與職業專業不一定有直接關係,但一般企業還是會依此作為評估薪資的依據。
尤其規模越大的企業,內部人才多,更會作為加薪陞遷的考核因素之一。
回到核心思考,許多人在職場中感到成長停滯不前,常常並不是因為他們成長得太快,而是因為他們所看見的天花板實際上過於狹窄。
這個所謂的天花板,通常是因為我們只看到一個個孤立的點(代表朋友或同事),卻忽略了整個建築的結構(代表不同的職業系統),以及城市的規劃原則(代表企業的規模),還有整個城市的發展歷程(代表產業的趨勢)。
因此,如何站得更高,領取國際水準的薪資,並在競爭中脫穎而出,是需要更加綜合性的思考和長遠的策略。
而實際上,有越來越多的工作,需要的是多功能的人才,薪資當然更好。
也因此越來越多跨領域專家,像是懂的銷售的工程師,具有財會知識的採購,會行銷工具的產品經理。
先前有一位諮詢者,換工作後年薪就成長近兩倍,就是結合了財務與資料科學領域的人才。
薪資沒有合理可言,只有合意而已
首先,薪資合不合理是一個相對而言的概念。
不同的人可能對於同一份工作所應得的薪資有著不同的看法,這取決於個人的期望、經驗、技能水平以及所處的地理位置和行業標準等因素。因此,無法單純地以客觀標準來評價薪資的合理性。
其次,雙方的合意是薪資確定的關鍵。
雇主和員工之間的薪資談判是一個相互協商的過程,雙方需要考慮到彼此的需求、期望和價值,並以此為基礎達成共識。
即使雇主提供了一個客觀上看似合理的薪資水平,如果員工不同意或者不滿意,那麼這個薪資水平也就無法被視為合理。
薪資談判是一個相對主觀的過程,並不是僅僅由客觀因素所決定的。
所以才說,薪資沒有一個絕對的合理標準,只有你心理接不接受開不開心而已。
結論,薪資談判是需要全面考慮各種因素的過程,而個人的資歷的延續性、對薪資結構的了解以及公司的規模,是其中至關重要的因素之一。
了解了這些關鍵因素,就可以更好地準備薪資談判,確保獲得合理且具有競爭力的薪資,並實現職業發展的目標。
四、薪資情報最佳來源
1. Glassdoor 薪資範圍
Glassdoor是一個允許用戶參與評論企業的網站,任何企業的現任員工和前員工都可以在該網站上匿名評論僱主。Glassdoor還允許用戶匿名提交和查看工資,以及在其平台上搜索和申請工作。
裡面以國際型的外商為主,網頁底下會直接顯示各公司該職位的薪資範圍,可以同時瞭解產業薪酬水平及個別公司的薪酬水準,一舉兩得。
2. Indeed 年薪資訊
Indeed是一個全球性的招聘平台,覆蓋多個行業,包括技術、醫療、金融、製造等。供求職者搜尋職缺、閱讀公司評論和查看薪資資訊。用戶可透過平台快速尋找符合需求的職缺,同時查閱其他員工對公司的評論,深入瞭解企業文化。此外,Indeed提供豐富的薪資資訊,協助用戶制定薪資談判基準。
主要覆蓋北美、歐洲、亞洲等多個區域,平台提供多語言支持,台灣目前多以科技製造相關的產業在平台上可查閱到資訊。
3. 104人力銀行 月薪範圍
104人力銀行主要服務於台灣地區,涵蓋的產業範圍也非常廣泛,包括科技、製造、服務業、醫療等。用戶可透過104人力銀行建立及管理履歷檔案,讓公司主動尋找合適的人才。平台也提供一些薪資資訊,幫助用戶瞭解特定職位的薪酬水平。
104人力銀行是台灣最大的線上人才招聘平台之一,擁有龐大的職缺資源,並提供即時與詳盡的在地數據!
4. 匿名平台社群PTT Salary
PTT Salary 版是台灣最大的社群平台之一,提供使用者分享薪資相關資訊、討論工作相關主題的專板。
PTT Salary 讓用戶分享、討論與了解薪資和工作相關的資訊,有助於提升求職者和在職人士的就業透明度和資訊取得便利性。
其特色如下:
- 薪資分享與討論: 許多人分享個人薪資、福利、工時等工作相關資訊的平台。這有助於求職者了解特定職位或公司的薪酬水平。
- 公司評價:在上面討論公司的工作環境、文化、福利等方面,這為其他求職者提供了更全面的公司評價。
- 求職資訊分享: 除了薪資,還分享招聘消息、職涯規劃建議等資訊,讓其他成員獲得更多求職相關的見解。
- 匿名性: PTT Salary版允許使用者匿名發文,這讓用戶更願意分享真實的工作經驗和薪資資訊,促進更開放的討論。
- 搜尋功能: 使用者可以透過搜尋功能找到特定公司或職業相關的討論串,快速獲取所需資訊。
5. 匿名 LINE 社群
匿名 LINE 社群是指在LINE平台上的社群,其中成員可以選擇匿名身份參與討論,而不用揭示自己的真實身份。
在這樣的社群中,人們可以互相分享經驗、討論薪資趨勢,並獲得更多關於不同行業和職業的實際資訊。這種形式的社群有助於建立更加開放和互助的求職環境。
分享產業與職業薪資的社群好處有:
- 保護隱私: 匿名社群提供了一個更加私密和安全的環境,使得用戶可以自由表達他們的觀點和分享個人經驗,而不必擔心隱私曝露。
- 真實見解: 由於匿名性,社群成員更可能分享真實的薪資情報和工作經驗,這有助於其他成員獲得更真實、實用的產業和職業相關資訊。
- 多元資訊: 匿名LINE社群可能包含各種行業和職業背景的成員,這使得討論範圍更加多元,成員可以從不同領域獲取更多資訊。
- 問答互動: 成員可以提問關於特定行業、公司或職位的問題,並得到其他成員的回答,這種互動有助於解決特定情境下的疑問。
- 薪資透明度: 透過匿名LINE社群,成員可以分享他們的薪資水平,這提高了整體薪資透明度,幫助其他人更好地了解行業標準和市場趨勢。
6. 台灣遊戲業全攻略(2023)
不知名大神自製的Google表單,裡面包含了「公司名稱、所在地、公司產業類型、推薦度(1~5★)、工作強度及待遇、其他福利、填寫者職種、職稱、年資、填寫者年薪範圍(含固定獎金)、任職心情」等超級詳細資訊,還有統計圖表可看,討論區還成立了LINE社群可加入。
主要是針對遊戲業,並且在台灣有招募人才的公司,台商外商都有。
7. 台灣科技園區全攻略(2023)
有了遊戲業全攻略,後來又出現了科技業攻略,一樣是不知名大神自製的Google表單,裡面包含了「公司名稱、所在地、公司產業類型、推薦度(1~5★)、工作強度及待遇、其他福利、填寫者職種、職稱、年資、填寫者年薪範圍(含固定獎金)、任職心情」等超級詳細資訊。
主要是針對科技業,並且在台灣有招募人才的公司,台商外商都有。
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,我們有幸能夠輕鬆獲取大量的薪資情報,這些情報對於我們的職業發展至關重要。
所以回到身價這回事,我們更該思考的是「我的能力能創造多少價值?」求職如何談薪資,除了自我盤點,還需評量自己是否有持續的成長?這些能力是否有對接世界的需求?如果都不確定,再多的方法技巧,效果也好不到哪去。所以,除了自己,我們更需要持續更新這個世界的變化。
職涯發展不僅僅是考量薪資的提升,還有個人目標的追求 ► 預約一場一對一諮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