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求職過程中,常有人面試完當下就被錄取,也有人是等了幾週後才收到二面通知,再等了一週才收到錄取通知,再等一週才接到正式的聘書;這當中漫長的等待與內心的煎熬,真的非外人可知。
其實面試結束後一直到通知面試結果,影響期間長短的因素很多,要看公司的行業、規模、職位以及缺人的急迫性等。
所以,到底面試後要等多久,依照經驗是有判斷標準在的。
若你正在求職,可以透過以下的說明做基本判斷。
可分為「既有職缺」或是「新職缺」。
既有職缺
既有職缺是組織內既有的職務,因員工離職而出現的缺。
因員工離職通常會有交接需求,該類職缺通常都比較急,從面試到錄用,流程自然不會拖太長,甚至是越快越好。加上已有職員的作業經驗與背景可參考,在招募上更有依據,自然好迅速做判斷。
急著要你上班的通常是這種。若待業中有收入需求,又沒其他更好機會,就沒什麼好考慮的。
但要是在職中,通常不建議急著下決定,一來是原位置的人會走不是沒原因,雖然這不該是主要考量點,但若沒有比現職更好,何必離職?請審慎評估。
審慎評估不是以拖待變,而是釐清自己的需求;好工作有時候也是不等人的。
新職缺
新職缺指的是組織內新增的職務,因擴增或調整需求而需要。
新部門的職務或既有部門新職務,就可能會拉得很長,加上沒有相關的職員有過往的經驗可參考,通常會到第二甚至第三批面試,才會決定人選。
也因為沒有職員有相關經驗,常需要在面試中摸索該職務的需求,因此第一批實驗品居多。就算遇到很好的人選,也會因想看看後面面試的人而不小心錯過。
你說有沒有例外,當然還是會有,這是我透過多年經驗的觀察,大部分是如此。
所以若要說一個期間,既有職缺通常面試到錄取兩週內,新部門新職缺則可能拉長到兩個月,中高階甚至還可能一季到半年。
若是自己無法等那麼久怎麼辦?
只能說保持積極不要心急。
像有一次,某位諮詢者一次排了多場面試,其中最想去的剛面試完,用人主管就說需要想想後再回覆。
由於是新事業單位,而他希望能把握住這個機會,我們建議他主動出擊,寫一封能加分的感謝信,結果當晚立刻收到二面安排。
所以,請持續投履歷,不要等待!
最後,要確認有無被錄取,除了等待,最好的方法就是先寫封感謝信 Thank you letter 給人資(聯絡窗口)與面試主管。
兩到三天後再發 E-mail 詢問面試結果,E-mail 發出後 48 小時沒回應再打電話。
當然,也可以在面試時,直接詢問大概需要多久時間才會知道面試結果,尤其對方問有沒有其他問題時,就是個蠻好的時機。
流程:面試 => Thank you letter(24小時內) => Email(3~7天後) =>電話 (都沒收到回覆才打電話)
Thank you letter 的目的是表達誠意及感謝,及約略提及面試未有提及(而你認為重要)的內容。
感謝信的架構
1. 感謝的話
基本禮貌必須做到。第一個部分比較單純,就是很簡單的感謝對方,並表示整個面試經驗都很順暢愉快。如果還會有second-in,可以順便說你期待下次會面,禮貌得體之餘,也「鼓勵」對方給你第二次機會!
2. 面試中學到了什麼?
複習面試內容,加強印象。談談在面試過程中,學到的東西以及討論的話題內容,特別敘述這部分可以幫助面試官加深跟你面試時的印象。
如果覺得自己在面試時未有發揮出最佳水準,可以在感謝信中解釋你為何覺得自己適合該公司或職位。
3. 下一步聯繫、後續該如何準備?
展現積極、富企圖心的態度。這部分的敘述目的是希望公司能給予後續的聯絡機會、以及加強錄取的可能性。
所以要重新列出自己的 E-mail、Phone Number 等資訊,讓人資更方便聯絡你,這也是對工作應徵展現積極態度的表現方式,讓面試官或雇主能再次看到你的價值,讓他們錄取的理由更堅定。
若還有其他求職困擾,生涯設計師有提供專業履歷面試輔導。
最後,祝大家都能順利找到適合的工作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