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從 ChatGPT 到卡關:AI 產出的履歷為何無法解決問題?
這兩年,蠻多人問我:「ChatGPT 這麼厲害,會不會連職涯諮詢師都被取代?」
的確,如今任何人都能打開 AI,幾分鐘內生成履歷、模擬面試問答、甚至得到職涯發展建議。過去需要花錢找顧問處理的事情,如今幾乎一鍵搞定。
那麼,職涯諮詢師還有存在的必要嗎?
AI 無法理解真實處境
讓我分享一個實際案例。前陣子有位諮詢者,在來找我之前,已經把所有履歷交給 ChatGPT 修改過。
結果非常漂亮:格式整齊、用詞專業,乍看之下幾乎挑不出毛病。但他依然卡關。
因為他的問題,根本不是履歷,而是:
- 他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在原公司總是不快樂
- 他捨不得放掉安穩收入去追求另一個可能
- 他害怕轉職會失敗,但也害怕原地踏步
- 他甚至不確定,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樣的生活
這些問題他也問過 AI。
AI 的回覆是:「你可以嘗試副業」、「盤點優缺點」、「考慮轉換產業」。這些建議沒有錯,卻冷冰冰,無法觸及他的內在掙扎。
因為 AI 無法理解他的恐懼、糾結與真實處境。
而他真正需要的,是有人陪他釐清,有人幫他聚焦,有人在他焦慮時提醒:「這條路你走得下去。」
這,就是諮詢師存在的價值。
二、AI 與職涯諮詢師的分工:有什麼是機器無法取代的?
大家都知道:「AI 會讓重複性、可標準化的工作消失。」
我們來對照看看:
- 產出履歷模板?(AI 更快)
- 分析職缺與產業趨勢?(AI 更準)
- 給你十種職涯選項?(AI 24 小時全年無休)
這些確實是 AI 的強項,但它做的只是資料與效率。
真正的職涯引導,AI 做不到這 4 件事
- 傾聽故事,從語氣中讀懂不安與遲疑
- 協助你從選擇中做出取捨,不只是列選項
- 陪你走過迷惘與情緒波動,給出心理支持
- 把模糊的願望,轉化為具體行動計畫
AI 與諮詢師最大的差異,在於「核心價值與經驗厚度」。
諮詢師能夠察覺你言語背後的停頓與遲疑,並用恰當的提問引導你思考。
他們能看見你同時存在的堅強與脆弱,用眼神與話語給予支持。
更能在你困難與猶豫之際,結合自身經驗,幫你分析出切實可行的方向。
所以,職涯諮詢師的價值不是「比 AI 更快更準」,而是「比 AI 更懂人」。
三、不是對抗,而是進化:職涯諮詢師如何善用 AI?
消極的想法是:AI 要搶走職涯諮詢師的工作。
積極的想法是:AI 正在邀請我們,把時間從繁瑣中解放出來,專注在人與人的深度連結。
所以,過去一年,我們就把 AI 工具導入教學與輔助中:
- 用模擬機器人練習諮詢對話
- 用內容產製工具協助學員產出高品質文章
- 用商業模式引導工具,幫助新手諮詢師釐清定位
AI 幫助我們省下例行性任務,把更多心力放在「真正需要人」的地方。
四、生涯設計師的進化角色:未來諮詢師的三大能力
未來最有價值的職涯諮詢師,不是比 AI 更快給出選項,而是能讓個案在迷霧中看見方向。
這不再只是「給建議」的角色,而是升級為生涯設計師:
- 不只分析選項,而是幫助個案設計出獨一無二的路徑
- 不只陪伴當下,而是引導他們建立面對不確定的能力
- 不只解決眼前問題,而是協助他們打造長期的職涯策略
這不是一場淘汰,而是一場進化。
延伸自我反思問句
- 我的工作中,有多少比例只是「提供資訊」或「整理流程」?
- 如果明天 AI 就能做我做的事,我還能憑什麼被人需要?
- 我是否正在從「給答案的人」轉變成「陪人找到答案的人」?
被取代的不是職業,而是沒有轉型的人
當「標準答案」不再稀缺,真正稀缺的,是「能陪伴別人找到自己答案的人」。
未來不是在問:「職涯諮詢師會不會被取代?」
而是:「你,能不能成為一位真正的生涯設計師?」
常見問答
Q:使用 AI 就不需要職涯諮詢了嗎?
A:不是。AI 可以輔助資料整理與方向盤點,但當你卡在選擇、動力或迷惘中時,仍需要一位能陪你釐清與聚焦的諮詢師,幫助你轉化思考與行動。
Q:我現在是諮詢新手,該怎麼開始?
A:先提升自我覺察、了解助人的流程,再學會善用 AI 工具輔助練習。推薦先參加免費測驗或講座,評估自己的諮詢潛力與適合風格。
延伸資源:成為新時代的職涯諮詢師
本文作者|Sandy 生涯設計師創辦人
10 年個人生涯諮詢經驗、8 年科技業獵頭資歷,一對一諮詢累積破千人次。曾於獵頭時期協助上萬名候選人優化履歷與面試技巧,擅長挖掘個人強項、破解職涯盲點,幫助專業工作者打造發揮優勢的理想職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