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我們談到「職涯規劃」,很多人腦海中浮現的,是修改履歷、準備面試、找到一份「看起來穩定」的工作。這樣的方式,像是一套被標準化的 SOP:照著做,至少不會出錯。
傳統職涯諮詢師的角色,多半是幫你「找一份工作」:
調整履歷的關鍵字、指導面試技巧、瞭解產業趨勢。這些確實重要,但仍然停留在「如何符合別人的標準」這個層次。
生涯設計師做的,卻是完全不同的事。
我們的任務是陪你一起看見你的獨特性,從你的經歷、價值觀、天賦與習慣中,找到只有你能帶來的價值。
因為人生不該只是「被挑選」,而是「主動設計」。
在這篇文章中,我會帶你認識什麼是生涯設計師、它與傳統職涯諮詢師的三大關鍵差異,以及為什麼在 AI 時代下,這樣的角色會越來越重要。
一、什麼是「生涯設計師」?
生涯設計師是一個融合了「職涯諮詢專業」、「系統性引導技巧」以及「設計思維」的新型助人角色。
與其說是解答職涯問題,不如說是協助一個人設計出屬於自己的人生藍圖。
生涯設計師的核心任務:
- 協助個案釐清價值觀、興趣與優勢
- 引導對方探索未來可能性,建立具行動性的選擇方案
- 幫助個案從混亂中找回方向,並設計可執行的行動計畫
靈感來自《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》(Designing Your Life),透過設計思考的流程,幫助人將「理想生活」具體化、可以被實踐。
二、生涯設計師 vs 職涯諮詢師:三大差異
1. 以「價值觀」為核心,不只是提供建議
傳統職涯諮詢師通常聚焦在「解決問題」:履歷撰寫、職缺媒合、面試技巧等,目標是幫助個案在短期內做出實用選擇。
但這樣的協助,往往忽略了個人內在的真實需求與長期滿足感。
生涯設計師則從「個人價值觀」出發,重視一個人做選擇的根本依據。
雖然看不見、摸不到,但它深刻影響著我們每天的感受、判斷與行動。
我們相信,真正理想的職涯,不是別人說好,而是與你「內在價值」一致。
生涯設計師幫助你找出:「什麼是你真正想要的人生?」
2. 以「全觀角度」理解人生,不只聚焦工作問題
傳統職涯諮詢師往往聚焦在工作本身:轉職方向、能力盤點、履歷優化,較少探討生活中的其他層面。
然而,許多職涯困擾,其實源自生活的其他層面失衡。
這讓個案在解決表面的職涯問題後,仍可能因為生活不平衡而再次卡關。
生涯設計師強調「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」,會協助你評估整體生活的多個面向,健康、家庭、人際、學習、興趣,讓職涯與人生方向一致。
3. 具備「跨領域、多元視角」,打造個人化解方
傳統職涯諮詢師常以特定理論或模型為核心(如職業測評、職能對照),較偏向標準化分析與配對。
這種方式對部分人有效,但對想探索更多可能性的人,反而容易成為侷限。
生涯設計師不侷限於某種學歷或心理背景,整合多種探索工具與視角,強調引導過程中的彈性與創造力。
目標不是給標準答案,而是協助個案「設計出屬於自己的路」。
這種跨領域的能力,讓他們能與不同背景、產業、人生階段的個案對話,提供真正符合現況的陪伴與支持。
換句話說:
傳統的職涯諮詢師更像是「診斷並給建議」,而生涯設計師是「陪你一起打造個人化方案」。
三、為什麼在 AI 時代更需要生涯設計師?
AI 可以分析履歷、推薦職缺,但它無法「看見一個人的處境」,也無法感受一個人內心的糾結與渴望。
當人們感到迷惘、不確定時,需要的不是更多資訊,而是有能力整合資訊、理解人心、陪伴釐清的人。
這正是生涯設計師的核心價值。
四、誰適合成為生涯設計師?
- 喜歡與人對話、對人的故事有好奇
- 願意學習引導方法與設計工具
- 希望打造自己的服務方式與品牌風格
- 理解幫助他人是一場長期的專業累積
我們目前的生涯設計師,年齡從二十幾歲到五十幾歲都有,不同背景,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服務切入點。
五、如何開始這條路?
你可以從三件事開始:
- 探索動機與自我風格:透過小測驗或提問評估自己是否適合
- 觀摩實際對話:了解職涯諮詢如何引導與產生轉變
- 開始內容經營:分享你對職涯的觀點,累積信任與影響力
延伸閱讀與資源
推薦閱讀:如何成為職涯諮詢師?一站式入門指南:能力、培訓、收入與接案模式全解析
其他資源:
諮詢師進化的下一站,就是「生涯設計師」
如果你希望的不只是「給人建議」,而是能真正陪一個人走一段路,讓他從迷惘走向行動。那麼,你可以考慮成為一位生涯設計師。
不是學會資訊,而是培養一種思維,陪伴別人設計出屬於自己的理想生活。
本文作者|怡葶 生涯設計師講師
7 年以上課程及諮詢經驗,協助 2000+人認識自我、釐清方向,擅長運用 AI 結合職涯輔導與發展,加速自我探索效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