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分鐘測驗你適不適合做職涯諮詢師:用這個方法體驗任何你想做的事

本文最後修訂日期:2025 年 11 月 27 日

文章導覽

你是否曾經想過:「我到底適不適合當職涯諮詢師?」

但下一秒又想:「可是我沒經驗、沒證照、沒接過個案⋯⋯我怎麼知道?」

其實,你不需要先做重大決定、也不需要先投入半年時間去上課,你只需要一個「最小可行性」。

這篇文章會教你一個能測試任何你想做的事的通用方法,並且提供一個五分鐘的職涯諮詢師體驗,讓你知道自己是否想朝這個方向前進。

想做一件新事情,不用先做重大決定

不論是想轉職、想進修、想開始一個副業,多數人卡住不是因為「做不到」,而是因為「我還不確定」。

但真正阻礙的,其實是:你還沒有真的體驗過。

你只是在腦袋裡想:「我好像可以?」

但你從來沒有用行動測試看看:

「我喜不喜歡?」

「我能不能?」

「我適不適合?」

所以你會一直停在原地。

在職涯諮詢裡,我們最常做的,就是把大目標拆成小行動

個案的問題常是這樣:

  • 「我想轉職成行銷,但我怕我不適合」
  • 「我想念研究所,但不知道讀不讀得下去」
  • 「我想做自媒體,但我沒信心」

諮詢師不會叫他們:

❌ 立刻花 10 萬、2 年時間投入培訓

❌ 辭掉工作,馬上開始

❌ 短時間做一個重大決定

我們會做的是:把「很遠的目標」拆解成「能真的做到的下一步行動」,而這個方法就是「最小可行性」。

什麼是最小可行性?你能用它測試任何方向

最小可行性不是做決定,而是做測試。

也不是全力投入,而是:「用最低成本體驗那個世界」

它的目的只有一個:讓你得到足夠資訊,知道要不要繼續下一步。

幾個你一定聽得懂的例子

例子 1:想轉職成行銷 → 先經營一個小帳號

不用買課、不用看書,你只需要一個 IG 帳號,看自己能不能持續 5 天發文。

例子 2:想念研究所 → 先讀 10 篇該領域的論文

如果連 10 篇都看不下去,你大概就知道自己念研究所可能的痛苦狀態。

例子 3:想培養興趣 → 先試五種低成本活動

想攝影不需要馬上買相機

想打球不需要馬上買球拍

想畫畫不需要馬上買畫具

你可以借設備、參加體驗課,先看看感覺對不對。

這些例子的共通點都一樣:「用最小的投入,換到最真實的心得」

這就是最小可行性。

我適不適合當職涯諮詢師?」也完全適用於同樣的方法

完全可以,而且效果比你想像中更快。

你不需要:

❌ 先報名半年課程

❌ 先接個案

❌ 先讀心理研究所

你真正需要的是:「先嘗試一次諮詢師的角色」

看看你在這樣的角色上是否有興趣。

因為很多學員報名學徒計畫之前,也都有同樣的疑問:

  • 「我原本不確定,可是我體驗過諮詢就覺得好像可以。」
  • 「我知道實際流程就知道自己喜歡不喜歡。」

你需要的不是更多資訊,而是一次真實的體驗。

我們設計了一個五題情境體驗:五分鐘帶你走過諮詢的真實流程

這不是測驗,而是一段小小的體驗。

內容包含:諮詢真實情境、你會怎麼回應、正確的諮詢回應,直接體驗「諮詢師的思考方式」。

五分鐘測驗你適不適合當職涯諮詢師

用五分鐘測試看看:

✔ 你在諮詢師角色裡是否自在

✔ 你會不會自然地想釐清與提問

✔ 你喜不喜歡「幫助別人變清楚」這件事

不用任何準備,也不用任何成本。

這是你能做的最安全、最有效的測試。

👉 一鍵體驗成為職涯諮詢師!

Loading

文章導覽

生涯設計師

利用設計思考的系統化工具,幫助人們探索自己與規劃理想的生活與工作,透過諮詢、講座、工作坊等各種服務,引導累積破千人改變。

同時致力於培養更多的生涯設計諮詢師,讓有志從業者能從學徒培養計畫中,獲得真正可以接案諮詢的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