職涯諮詢師也要經營社群?先搞懂「為什麼」再來談「怎麼做」

職涯諮詢師也要經營社群?先搞懂「為什麼」再來談「怎麼做」
本文最後修訂日期:2025 年 9 月 12 日

文章導覽

為什麼一定要經營社群?

「我沒有要當網紅,也沒有很想露臉,真的需要經營社群嗎?」

這是許多剛起步的職涯諮詢師常見的疑問。

但現實是:

  • 你可能還不知道潛在客戶在哪
  • 你可能沒有舊客戶能轉介
  • 你需要先建立第一批真實的用戶回饋

實際上所有「自由工作者」都是一樣的邏輯。

想要穩定接案,前提是專業被信任、有一定的客戶基礎。但多數人的起步都是有技能有專業,可欠缺客戶基礎。

因此社群經營不是「可有可無」,而是起步的基礎。

客戶累積的四象限模型

在開始實際經營之前,先理解一個概念:「客戶累積」= 主動程度 + 時間長短

我們可以用這兩條軸線來分類策略:

  • 橫軸:主動 vs 被動:你是主動出擊,還是被動等待?
  • 縱軸:短期 vs 長期:你要追求快速案源,還是長期穩定成長?

四象限分類如下:

象限策略方向具體行動建議
Ⅰ. 主動 + 短期快速拓展– 直接私訊潛在客戶
– 試做小專案
– 要求轉介紹
Ⅱ. 被動 + 短期立刻提升信任– 客戶見證
– 分享合作案例
– 社群問答貢獻
Ⅲ. 主動 + 長期人脈鋪墊– 參與產業聚會
– 自由工作者互推
– 建立合作名單
Ⅳ. 被動 + 長期穩定成長– 經營內容/社群
– 建立作品集網站
– 出現在搜尋結果中

建議起步者以 Ⅰ+Ⅱ 為主,快速打開信任圈,進入穩定期後再發展 Ⅲ+Ⅳ,建立品牌力與長期案源。

穩定成長的三種實用做法(對應 Ⅳ )

1. 專業內容輸出:建立你在某領域的專業印象

想讓人信任你,首先要讓人感受到你的專業。

你可以這樣開始:

  • 每週撰寫一則貼文,分享你觀察到的職涯趨勢、常見煩惱或自我探索方法
  • 拆解一段諮詢中的提問,分享引導背後的邏輯
  • 分享自己的職涯故事或轉折,讓讀者感受到真實感

小提醒:

  • 聚焦一個核心主題深耕,比「什麼都寫」更容易被記住
  • 用自己的語言說話,不用教科書語氣
  • 不用一開始就寫給很多人看,先寫給自己也沒關係

2. 互動關係經營:讓受眾不只是看到你,而是「記得你」

社群平台上,內容是敲門磚,但真正建立信任的關鍵是「互動」。

你可以這樣做:

  • 每週在 Threads 或 IG 限動提問:「最近有什麼職涯卡關嗎?」
  • 主動回覆留言,並從中延伸內容做第二篇貼文
  • 將讀者提問整理成常見問題,製作成 FAQ 貼文或文章

小提醒:

  • 不需要即時,但要真誠
  • 把社群當成「對話場域」,不是資訊佈告欄
  • 願意傾聽的人,自然更容易被記住

3. 信任場域設計:打造讓人願意認識你更多的「數位資產」

當有人開始對你有興趣,下一個問題就是:「我可以在哪裡了解你更多?」

如果你有一個簡單明確的頁面,就能大幅提升轉換機會。

常見的信任場域包含:

  • 個人網站 / Notion 一頁式接案頁面
  • 社群帳號的置頂貼文
  • 免費資源導覽頁(小測驗、講座、常見問題)

建議內容包含:

  • 你是誰(風格、背景、價值觀)
  • 你提供什麼服務(流程、時長、收費)
  • 他人怎麼說你(見證與心得)

社群經營不是裝飾,而是專業養成的一部分

你不需要有幾萬追蹤才能開始。

你只需要用一致的訊息真誠的互動,讓潛在客戶逐漸感受到你是可以信任、可以合作的諮詢師。

職涯諮詢師最大的資產不是證照,而是「別人信任你可以陪他一起面對困難」。

那份信任,從你願意在社群上真誠出現的那一刻,就已經開始建立。

推薦閱讀:如何成為職涯諮詢師?一站式入門指南:能力、培訓、收入與接案模式全解析

其他資源:

本文作者|Sandy 生涯設計師創辦人

10 年個人生涯諮詢經驗、8 年科技業獵頭資歷,一對一諮詢累積破千人次。曾於獵頭時期協助上萬名候選人優化履歷與面試技巧,擅長挖掘個人強項、破解職涯盲點,幫助專業工作者打造發揮優勢的理想職涯。

Loading

文章導覽

生涯設計師

利用設計思考的系統化工具,幫助人們探索自己與規劃理想的生活與工作,透過諮詢、講座、工作坊等各種服務,引導累積破千人改變。

同時致力於培養更多的生涯設計諮詢師,讓有志從業者能從學徒培養計畫中,獲得真正可以接案諮詢的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