許多人不一定認同,但事實上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在職場上尋求更高、更好、更厲害的舞台,才算成功。
有時候,尋求安全舒適單純又穩定的環境,也沒有錯。
因為每個人的條件、資源都不同,想要的生活也不一樣,那麼適合的職涯發展就不同。
故事一:不知道是否適合公職
諮詢者:「覺得現在的工作不大適合自己,想報考國營事業,但擔心會不會又不適合?」
生涯設計師:「會覺得現在的工作不適合的原因是?」
諮詢者:「因為覺得這些不是自己會的事情,也沒有自信能推出相關的企劃,常常覺得規劃行程令人焦慮。我是不是不適合做需要創意發想的工作?」
生涯設計師:「等等我們可以來討論這個問題。那會想考國營的原因呢?」
諮詢者:「之前就有想考公務員,但公務員高考要考的科目較多,國營相對比較少也比較好讀。也想說一直以來都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?乾脆做公務員也不用想那麼多了,但又怕自己想的不夠深。」
生涯設計師:「別擔心,那這次的諮詢就來好好探索與對焦。我已經聽到不少線索,但接著想多了解你的家庭背景與對未來的生活的規劃。」
就這樣,一邊聽著他說自己的家庭背景,以及對未來婚姻與財務的想法,一邊解讀他在諮詢前做的測驗後;他遭遇的職涯狀態與各種疑問開始一一重疊並對焦。
在目前公司,相比其他同事學歷高,加上做事細心謹慎又能完成工作交付,主管一直很看重他,有意栽培,身邊的人也都說他應該要珍惜;可是他卻越做越痛苦,想要離開還會有罪惡感。
在確定了是一人好全家飽的狀態(不用擔心父母家人),以及未來婚姻家庭的財務後,他的個性與工作觀確實非常適合做公務員。經過一番解析,我告訴他「你想得沒有錯」。
生涯設計師:「那接著我們把國營考試當短期目標來規劃下一步的行動,你覺得如何?」
諮詢者:「好!但我很擔心要離職很難。」
生涯設計師:「沒關係,我們一樣一樣來!」
接著針對能考上國營企業為目標的三種選擇:
- 裸辭,全心讀書。
- 換到更適合準備讀書的工作。
- 不換工作,安排讀書計畫。
雖然裸辭財務上不會有問題,但他還是希望有工作有收入,心裡會比較安定;於是我們將目標切小到「換到更適合準備讀書的工作」。
很快的,歸納出幾種合適的職業可能,我補充「離職難,是因為還沒有更好的機會出現,當更適合的機會出現後,這個問題才需要煩惱,且我可以很肯定地告訴你不用擔心;真到了那個時候,不知道該怎麼做,再來問我。」
就這樣,諮詢在他有點興奮又忐忑之中結束。(延伸閱讀:漂亮下台的離職藝術)
故事二:獵頭的真實經歷
2009 年某一個週五的晚上,我連繫上一位相當忙碌又有點跩的廠長。他在深圳工作多年,從基層一路往上爬做到將近 3000 人的最高位,一待就是 12 年。
在發了數封沒回應的 E-mail 、數通直接被掛斷的電話,終於還是被堵到了(這是獵頭的日常)。但沒想到的是,這次的談話,卻成為我職涯的轉捩點。
現在回想起來,也許是週五晚上特別孤獨,也或許他只是需要有個人聊天;剛好一個非親非故又非公司員工,毫無利害關係的人出現了,所以那晚的他說的特別真誠。
一如往常,在電話開頭講了一堆場面話,自我介紹一番,說手上有多少好機會,看到對方如此優秀的背景,所以才一直聯繫,順便埋怨一下他有多難聯絡。就當我一口氣說了快五分鐘的話後,他嘆了一口氣接著說。
他:我知道你是獵頭,但是我對你們手上的機會都沒興趣。
我:喔?您為什麼會這麼說呢?難道您已經知道我要介紹哪幾間公司了!?
他:人為什麼一定要往高處爬?
(這還真是第一次聽到)
我:人沒有一定要往高處爬,但若有更適合自己的機會不是更好嗎?
他:是嗎!所以你有苗栗的工作機會嗎?
我:⋯⋯⋯⋯
接著他娓娓道來自己的人生故事,他在科技製造業工作 20 多年,因為再婚又比對方大許多,不想讓老婆辛苦,所以不讓她工作,專心在家享福,孩子還請傭人照顧。
為了維持這樣的生活,他想多賺點錢,隻身在深圳一待十幾年。
他以為這樣的安排,一路到 55 歲就可以退休陪伴家人,只是沒想到計劃趕不上變化,長年無法陪伴,後果就是,老婆鬧離婚,孩子跟他不親,可是他卻想回也回不了。
一來是回來根本沒有適合的工作機會,二來除了工廠其他領域都是從零開始,自己一把年紀了根本沒人會用。
這樣的故事其實很多,只是我們從來沒有探究這些背後的故事,對人生的影響。
所以,人一定要往高處爬嗎?當一路往上走時,那些半路遺失的,可能就再也找不回來了。而他那份深深的遺憾,在那週五的夜晚,只剩無限的傷感⋯⋯
有多少人,想靠職場上的成功,帶來人生的幸福,最終卻成了心中無法彌補的痛;從那一刻,生涯設計師就開始萌芽,而我們也開始對於職涯有了不一樣的思考。所以,人不一定要往高處爬,人只要朝適合自己的地方去,就會通往幸福。
來和生涯設計師進行一場通往幸福的理想生活探索諮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