許多想提供職涯諮詢服務的人,不大知道如何變現,本次就來聊聊我這七年來的研究與觀察。
其實,就像自由接案者要踏出的第一步一樣,作品集是關鍵,以職涯諮詢來說就是「諮詢案例」。
但是,有人儘管有免費案例的累積,卻還是沒成功踏出收費服務。
有以下兩個原因:
1. 難以界定的服務的範圍
職涯諮詢市場有個問題就是無邊無際,缺乏「標準」與「規格」可以參考,客戶不確定自己的問題能夠找誰解決。
不像設計,還有分 3D、2D,商用、非商用;也不像架設網站可以開規格與功能。
若要說比較類似的大概就是行銷企劃案,從客戶的痛點是什麼?如何解決痛點?預期達到的目標?如何達到客戶要的結果?這都非常需要初期大量的溝通。
所以,通常付費的職涯諮詢,第一個步驟就是事前溝通,先確定能否解決對方的問題再做後續安排。
但站在消費者角度,這個步驟是麻煩的,所以會降低購買的意願。
2. 沒有提供明確的價值
儘管市面上有不少課程,會教理論架構與流程工具,但與具備相關證照的友人交流過後的結論,就是實務執行上有落差。
有些是來自政府提供民眾免費職涯諮詢的案源,但真的要進行收費服務時,卻無法應對「收費市場的客戶」對價值的要求。
因此很多人會去學習測評工具,以此切入市場,用測評結果作為諮詢服務。
客戶至少會拿到一份報告,不管這報告能否解決他在職涯上的問題;站在消費者心理的角度,他至少買到一份有形的內容。
我認為這是解決服務範疇不清的方法,但依然有價值不夠明確的問題。
因此,關鍵在於諮詢師們提供什麼「服務」與消費者能獲得什麼「價值」。
簡單清晰,才越能打動你的TA,而這些是透過「設計流程」就可以解決的。
在生涯設計師學徒計畫的第二階段,我們更多的是培養生涯設計師們建立這樣的觀念,解決在服務與價值不明的問題。
所以,你是提供標準化規格化的評測諮詢服務?還是完全靠功力客製彈性的服務?
如果是標準化規格化的評測服務,請著重「說明價值的產出」。
如果是完全靠功力客製的彈性服務,請專注「經營內容」並「設計導流的流程」。
若不知該如何開始,「生涯設計師學徒計畫」就是你經營付費諮詢市場的最佳選擇。
許多培訓完成的生涯設計師,能自行開發講座課程,包含求職技巧、自我探索、職場生存等系列。
培訓單位透過每月一場線上講座,為每一位生涯設計師打造個人舞台,協助生涯設計師將其獨特的知識背景萃取出來,創造曝光機會及發展嶄新的可能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