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人生的掌控感:從自動導航到有意識的工作與生活

本文最後修訂日期:2024 年 7 月 24 日

文章導覽

早上7:30,鬧鐘響起,我像機器人一般起床、盥洗、喝咖啡,然後趕著8:30的公車去公司。

在公車上,一邊滑著手機,一邊想著今天的工作。

抵達公司,打卡、開電腦、檢查郵件,這些動作已經成了每天的例行公事。

上午10:00的會議,我準備好資料,按照會議流程做記錄,轉眼就到了中午。跟同事吃飯,閒聊中暫時放下工作的壓力。

午後的陽光從窗戶灑進來,但我的目光依然離不開電腦,打報告、處理問題、回覆郵件。轉眼就到了15:30,看了一下時間走去喝一杯咖啡,和同事聊幾句。

在短暫的休息後,繼續回到座位上,一刻也閒不下來。17:30開始整理當天的工作,寫下明天的待辦事項,確保沒有漏掉重要的事情。

下班後,我回到家,和家人一起吃晚餐、看電視。

洗澡後,我設好鬧鐘,心裡默默祈禱明天會更好。

23:00躺在床上,還不想那麼快放下手機,00:00終於甘願入睡,閉上眼還是會想到工作的待辦事項,隨著疲倦逐漸侵襲,我慢慢進入夢鄉。

在現代,我們被忙碌的日常所包圍,很容易無意識地進行著每天的活動。

然而,要真正掌控我們的人生,我們需要學會有意識地生活,了解自己的需求,並在需要能量的時候,擁有多種方法來為自己充電。

本文將探討如何從自動導航轉向有意識的生活,避免能量消耗殆盡,並認識自身需求的重要性。

自動導航與有意識生活的區別

自動導航是一種無意識的生活方式,我們隨著習慣和既定的路徑,不加思索地度過每一天。這種方式雖然可以減少決策疲勞,但長期下來,容易讓我們失去對生活的控制,變得疲憊不堪。

而有意識地生活則是對每一個行動、每一個選擇都保持覺察,讓我們更好地理解自己,並做出符合自身需求的決定。

反思與覺察:拿回控制權

要避免被自動導航的人生所控制,我們首先需要反思和覺察自己每天的行為。

你還記得這一週做了哪些事情嗎?

嘗試回顧一下,看看哪些事情是自動進行的,哪些是有意識選擇的。

透過反思,我們可以找到值得優化的地方,逐漸找回人生的掌控感。

以不同的事件舉例來說:

1. 每天早上的習慣

  • 自動導航模式:每天早上起床後,習慣性地拿起手機,滑社群媒體和新聞,直到時間緊迫才匆忙盥洗、吃早餐,然後趕去上班。
  • 有意識選擇:我決定改變這個習慣,每天早上起床後,先花五分鐘進行冥想,然後吃一頓健康的早餐,最後在寧靜中準備好一天的工作。

2. 工作中的行為

  • 自動導航模式:在辦公室裡,我總是被大量的電子郵件淹沒,不停地檢視和回覆,結果工作效率低下,感到壓力重重。
  • 有意識選擇:我設定了固定的時間段來處理電子郵件,比如早上和下午各半小時,其餘時間集中精力處理重要的工作任務,提高了工作效率。

3. 中午休息時間

  • 自動導航模式:中午吃飯時間,我常常在辦公座位上隨便吃點東西,然後繼續工作,沒有真正放鬆。
  • 有意識選擇:我決定每天中午抽出時間,和同事一起去附近吃飯,順便散步放鬆,讓自己真正休息,下午能更有精神地工作。

4. 下班後的時間

  • 自動導航模式:下班回家後,我常常不假思索地躺在沙發上看電視,直到很晚才上床睡覺。
  • 有意識選擇:我規劃了一個更健康的活動,像是半小時的運動,然後花時間和家人聊聊今天發生的事,或者閱讀一本書,最後在固定的時間上床睡覺。

5. 周末的安排

  • 自動導航模式:周末我通常沒有計劃,隨意地消磨時間,結果感覺週末過得很快,但沒什麼收穫。
  • 有意識選擇:我開始制定周末計劃,安排一些有興趣的活動、和朋友見面、戶外運動,讓每個周末都充實而有意義。

有了這些反思和行動,我們可以逐漸擺脫自動導航的生活模式,拿回對生活的控制權。

提前覺察自己的變化

我們的能量並不是無限的,當我們感到疲憊或壓力時,往往已經接近能量消耗殆盡的邊緣。

因此,提前覺察自己的變化非常重要。

定期檢查自己的身心狀態,了解什麼時候需要休息,什麼時候需要補充能量,避免過度消耗。

以下分享一些休息與充電的建議:

工作日中的小休息

  • 短暫離開座位:每工作一段時間(例如每50分鐘),離開座位五分鐘,到空曠的區域做一些伸展運動。這可以緩解身體的僵硬,讓大腦也能稍作休息。
  • 聽音樂:找個安靜的地方,閉上眼睛,聽一首喜歡的音樂。音樂能夠幫助我們放鬆心情,減輕壓力。
  • 冥想或深呼吸:花5-10分鐘進行冥想或深呼吸練習。這可以讓你集中注意力,減少焦慮,提高專注力。
  • 簡單的運動:在辦公室做一些簡單的運動,像是頸部、肩膀和背部的伸展運動,這可以緩解久坐帶來的不適。

工作後的放鬆

  • 散步或慢跑:下班後,到公園或家裡附近散步或慢跑,讓自己呼吸新鮮空氣,放鬆身心。
  • 休閒娛樂:花時間從事自己喜歡的興趣愛好,像是繪畫、烹飪、園藝等,幫你轉移注意力,減少壓力。
  • 瑜伽或太極:參加瑜伽或太極課程,這些活動有助於放鬆身心,提高身體的柔韌性和力量。

週末的休息

  • 個人時間:安排一段無人打擾的個人時間(Me Time),閱讀一本喜歡的書,或只是靜靜地坐著冥想。讓自己重新充電,增強內心的平靜感。
  • 戶外活動:參加一些戶外活動,像是登山、露營或騎自行車,不僅享受自然的美景,還能幫助你放鬆身心。
  • 社交活動:與朋友或家人共度時光,參加一些輕鬆的社交活動,如聚餐、看電影或參加音樂會,這可以幫助你增強與他人的聯繫,減少孤獨感。
  • 健康飲食:注意飲食的均衡,多吃蔬菜水果,少吃加工食品。健康的飲食可以幫助你保持充沛的能量。

睡前的放鬆

  • 閱讀:睡前讀一本輕鬆的書,讓自己遠離螢幕,幫助大腦放鬆。
  • 泡澡:睡前泡一個熱水澡,放鬆肌肉,緩解一天的疲勞。
  • 寫日記:用幾分鐘時間寫下今天的感受和收穫,這可以幫助你理清思緒,增加自我覺察。

透過這些方法,我們可以有效地管理自己的能量,避免過度消耗,保持身心健康,從而更好地應對生活和工作的挑戰。

認識自己的需求,有意識地掌控職涯

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需求,所以不能只是照著他人的安排走。

我們需要花時間去認識自己,了解哪些事情能帶給我們快樂,哪些事情能讓我們感到充實。

這樣,才能根據自己的需求來安排工作與生活,而不是被外界的期待所牽著走。

而很多時候,人們並非不喜歡工作內容本身,而是對時間壓力、不理性的上司、難相處的同事、不合理的制度等環境因素感到不滿。

因此,我們無法避免能量的消耗,但重要的是覺察自己的狀態,並提升恢復的能力與效率。

這才是打造理想職涯的起點。當我們關注自我,控制可控,許多困擾就會迎刃而解。

從如何讓事情更好、讓自己更好的角度提問,成長就會發生,前方的路就會變得寬廣起來。

透過提升自我覺察能量變化,學會在忙碌中找到平衡,我們不僅能夠面對挑戰,更能成長為一個更強大、更自信的自己。

從自動導航到自我覺察,看似相同卻截然不同的一天

清晨:有意識地開始新的一天

早上7:30,鬧鐘響起。我伸了個懶腰,深呼吸幾次,讓自己清醒過來。盥洗完畢後,我靜坐了五分鐘,做了一些簡單的冥想,讓心情平靜。

8:00,我準備了健康的早餐,細細品味每一口,感受食物帶來的能量。

有儀式感的早晨讓我以充沛的能量開始一天的生活。

通勤:覺察中的旅程

8:30,我走出家門,步行到公車站。

車上人很多,但我找到一個安靜的角落,戴上耳機,聽了說書頻道分享最近新出版的書,讓自己保持積極的心態。

這段時間不僅是通勤,更是自我成長和心靈充電的寶貴時光。

上午:高效工作

9:00,到達辦公室,打卡進入工作狀態。打開電腦前,我花了幾分鐘整理桌面,讓工作環境整潔有序。

檢查郵件時,我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節奏,不讓自己被大量的資訊壓垮。

10:00,我參加了一個重要的會議,積極參與討論,並在需要時提出建設性的意見。

中午:充電時間

12:00,和同事們一起去餐廳吃午餐。我選擇了一些健康的食物,並和大家聊了一些輕鬆的話題,暫時放下工作的壓力。

午餐後,我到附近的公園散步,呼吸新鮮空氣,讓自己完全放鬆。這段午休時間讓我重新充滿能量,為下午的工作做好準備。

下午:持續高效工作

13:00,回到辦公室,我感到充滿了能量。

下午的工作依然繁忙,但我按照計劃,一步步完成每項任務。

15:30,感到有些疲憊,於是走到茶水間,喝了一杯綠茶,並做了幾個簡單的伸展運動,讓身體放鬆下來。

這樣的小休息讓我能夠保持精神狀態,並避免過度疲勞。

傍晚:反思與總結

17:30,工作即將結束。我花了一些時間總結今天的工作,寫下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和明天的待辦事項。

18:00,我關掉電腦,整理好桌面,感受到一整天的充實與成就感。

回家:享受家庭時光

18:30,我回到家,和家人一起準備晚餐,享受這段溫馨的時光。

吃完飯後,我和家人一起散步,聊聊今天有趣的事,讓心情更好。這段時光讓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與溫暖。

晚上:自我關注的時刻

20:00,我開始進行一些自我提升的活動,像是閱讀和寫日記。這讓我能夠持續成長,並更好地了解自己。

22:00,洗澡後,我做了一些放鬆的瑜伽動作,讓身心都得到放鬆。這段自我關注的時間讓我能夠反思和提升自己,為未來做好準備。

睡前:感恩與冥想

23:00,躺在床上,我回顧今天的每一個時刻,感恩生活中的點滴美好。閉上眼睛,做了一些深呼吸和冥想,讓自己在平靜中入睡,準備迎接新的一天。

這樣的一天,不僅讓我完成了工作,也讓我在每一刻都保持了自我覺察和能量的平衡。

透過有意識地生活,我能夠更好地應對挑戰,並持續成長,成為更強大的自己。

最後,你會發現用心生活,掌控職涯,每一天都會成為理想生活的基石。

你現在過著理想的生活嗎?想找回生活的掌控感嗎?

Loading

文章導覽

生涯設計師

利用設計思考的系統化工具,幫助人們探索自己與規劃理想的生活與工作,透過諮詢、講座、工作坊等各種服務,引導累積破千人改變。

同時致力於培養更多的生涯設計諮詢師,讓有志從業者能從學徒培養計畫中,獲得真正可以接案諮詢的能力。